中国文化>人文中国    
     
       
北京——时尚创意新地标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文化创意艺术区在北京创造出了一个个新地标,这些地标皆被当下的都市人誉为“时尚”之地。常常会有艺术家、收藏家、各类媒体、各类圈子的聚会,甚至普通游客也喜欢到这些艺术区中逛逛,去感受时尚的魅力。草场地、酒厂ART、22院街、尚8、方家胡同……徜徉其中,充满创意的艺术品、富有文艺气息的环境,构成了北京一道靓丽的时尚风景。岁末年初时,这些艺术区更是各类聚会扎堆的地方。

与皇城近在咫尺的艺术区

“胡同里的798”——方家胡同46号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艺术区大都存在于远离市中心的地方,方家胡同46号的出现,带给了人们一个全新的认识。

方家胡同地处北京内城,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胡同,元代建大都城时就已经开辟出来。我在冬日一个暖暖的午后,来到了方家胡同。方家胡同交通非常方便,无论是乘坐公交车或是地铁,只要找到雍和宫,基本上就找到了方家胡同,方家胡同就在雍和宫大街的南侧路西。

步入方家胡同,老北京胡同豁亮、雅致的气质,在不知不觉中浸染着我。方家胡同较之北京其他胡同要宽阔一些,胡同两侧的宅院比肩而立,那种大雅脱俗的气质尽在不言中。也难怪,胡同在清代就是一处大雅之所,雍正九年(1731年)曾设南学于胡同东部路北。南学为周代五学之一,周代将东﹑南﹑西﹑北四学及太学称为五学。清国子监有南学、北学之名,以在本监肄业者为南学,在外肄业赴学考试者为北学。方家胡同正好位于国子监的南侧,将南学设在此处自是顺理成章。当年方家胡同路北的近二百间房子都是南学所在。

方家胡同最尊贵的宅第,要数循郡王府了。循郡王名永璋,是乾隆皇帝第三子,死后追封循郡王。后来过继给循郡王为嗣子的绵懿,按贝勒府的规制,修建了这座循郡王府。该府建筑布局规整,纵深宽广。我从王府门前路过,朱红的大门紧闭,偶尔从庭院中露出的飞檐脊兽,令人浮想联翩。

循郡王府再往西是方家胡同小学,在现在的小学排名中,这所小学早已不是抢人眼球的焦点,但是它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1918年9月,老舍在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被任命为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即方家胡同小学)校长。于是,老舍就在这里住了两年,并经常去隔壁的京师图书馆读书。在老舍的名篇《赵子曰》中写有一个“北新桥往北的张家胡同”,叙述的就是方家胡同。

过了方家胡同小学,走不多远,就是我要找的方家胡同46号了。一路走来,视野早已适应了老北京四合院的灰墙青瓦,46号院里建筑的大胆颜色,超前设计,立时让人感觉到跨越了一道时间之门,从灰墙青瓦中跃入了21世纪的当下,时尚文化与市井生活在这条百年的胡同中和谐对话。

方家胡同46号是一个宽敞的院子,这里在抗日战争前是英国人经营的铁艺公司,北平沦陷后,被日本人用作了研制武器的军工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机床厂落户于此,于是这个宽敞的院落里,一个标准的“中国式工厂”建成了,工厂大院里包括礼堂、办公楼、车间、锅炉房等。这些建筑大多为高顶建筑,样式种类繁多。正如798一样,这里为艺术家提供了大量可供改造的空间。于是,一个集中了剧场、舞蹈团、酒店、设计工作室、咖啡厅、主题餐厅、玩具店铺等各种业态的文化创意企业,在这个院落里因建筑样式对眼球的吸引,形成视觉的关联,使他们之间形成真正的“跨界”互动交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