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文化人物    
     
       
书中读杨绛

杨绛几乎成了当时文艺青年竞相崇拜的偶像。据其晚年回忆,当时有人介绍钱钟书时,常常会冠以“这是杨绛的先生”。一天夜晚,钱先生看了杨绛的话剧以后,从戏院出来的路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对妻子说,自己决定要写一部长篇小说。而这部小说,正是后来风靡文坛至今不衰的《围城》。杨绛听了以后大为高兴,竭尽全力支持自己的丈夫。她让钱先生减少在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的授课钟点,并将本来就很节俭的家庭生活进一步加以省俭,甚至辞退了女仆,自己兼任一切家务,心甘情愿地“做灶下婢”。《围城》于1946年完成,但在当时,杨绛的盛名仍在钱先生之上。

钱钟书先生在1959年写给杨绛的十首诗中,有两首还提起这一段时间的往事:“弄翰捻脂咏玉台,表编粉指更勤开。偏生怪我耽书癖,忘却身为女秀才。”他责怪自己是个书呆子,不会家务琐事,耽误了杨绛先生许多读书写作时间来照料自己,使杨绛的创作数量大为减少,几乎“忘却身为女秀才”。在另一首诗中,钱先生的内疚之情则更为强烈:“世情搬演栩如生,空际传神着墨轻。自笑争名文士习,厌闻清照与明诚。”不仅赞扬了杨绛的剧作生动传神,更自悔当年不该像赵明诚嫉妒李清照那样文士争名,要与自己的贤妻一比高低。

《弄真成假》成功之后,杨绛先生又接着写了一部三幕闹剧《游戏人间》。1944年夏由上海苦干剧团在巴黎大戏院上演,剧作家姚克导演,他极力保持了喜剧的纯洁性,对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安排也很成功。1945年夏天,杨绛写了四幕悲剧《风絮》,上海苦干剧团决定搬上舞台,并由黄佐临先生的夫人、著名演员丹尼担任女主角,未及上演,抗战就取得了胜利,演员们各奔前程,首演就此遥遥无期。此后杨绛先生没有再创作剧本。

话剧百年,重现舞台

对于《弄真成假》再次搬上话剧舞台,杨绛先生起先很犹豫,她觉得近年来重排重拍的老戏很多,但能在艺术上超过旧作的极为少见。而一些为迎合当下社会趣味而做的改编,又往往使原来的作品失其本真。最终,在导演杨昕巍多番解释后,杨先生同意在不修改原著的前提下,免费授予该剧版权。

究竟是什么理由最终打动了杨绛呢?“为中国话剧百年再做贡献。”杨昕巍笑着说道。“纪念中国话剧百年,绝不该遗忘杨绛先生的这两部旷世之作。”为了让这颗剧坛明珠重放光彩,杨昕巍力图在作品中加重历史感、人文观和当代质感。“旗袍、弄堂和留声机并不仅仅是老上海文化和历史的唯一代言。我们需要表现的,是上海这座城市在孤岛时期独特的生活环境与社会状态。”杨导特别指出了长时期以来“孤岛文学”留给人们的错误印象:“1943年的上海,正是日伪统治,孤岛沦陷的时期,政治环境严酷紧张,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文艺创作更是受到了空前的限制和打压。这个时候,最为著名的作家莫过于张爱玲,她在孤岛时期写的很多小说,如《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至今为读者津津乐道,随着张爱玲热的兴起,很多年轻的读者更错误地理解了40年代‘白色恐怖’下的上海,沉溺于华丽文字下的小布尔乔亚情调中,甚至认为那时候的上海是浪漫的,奢华的,醉生梦死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误读历史。”

实际上,在严厉的政治压迫下,当时很多作家都无法直抒胸臆地创作反日抗日表现民族忧患的作品。但不管如何,在上海孤岛沦陷区的文学创作上,除了近年来不断升温的张爱玲外,还有太多作家和学者有待人们重新发现和认识,杨绛先生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尽管杨先生在原作中并没有对当时环境的过多描写,但我希望通过剧组的努力,尽量在最大尺度上展现孤岛时期的众生相。希望《弄真成假》能够成为观众窥视和认识孤岛文化的一扇新窗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