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热点>相关    
     
       
五台山申遗成功

2009年6月26日,中国山西五台山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三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申报的内容包括从公元四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国北魏、唐、宋、元、明、清)的佛教建筑及独特的圣山环境景观,反映了各个时期建筑艺术和技术的杰出成就和特点,悠久的佛教文化传统,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佛国圣地”和“清凉胜境”的独特优势、汉传佛教特色与藏传佛教特色相结合的佛教古建筑群以及独特的圣山环境景观是此次五台山申请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主要内容。其自然遗产虽未通过,但世界遗产委员会充分肯定它的文化遗产价值,一致认为五台山符合世界遗产相关标准,遗产保存和保护管理状况良好,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决定将其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西班牙参加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表示,五台山此次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经历了很多“坎坷”,由于五台山当地政府对于五台山作为文化景观的材料准备充分,委员会最后列出了六条“突出普遍价值”,最终确保五台山成为世界文化景观。

国际教科文组织对文化景观的定义是代表“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它一般是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文化景观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五台山是继庐山风景区之后,第二个以文化景观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

五台山的十年申遗路

山西忻州市委书记董洪运说:“像北京申奥一样申遗,这是我们的座右铭”。回顾五台山申遗的历程,漫长而艰辛。从1999年初提出“申遗”到今天的成功入选,五台山迎接世遗“大考”的答卷已历经十年。五台山在商业化浪潮中,一度呈现出闹市化、人工化、社会化的趋向。返璞归真、正本清源成为五台山申遗的头等大事。

1999年,五台山申遗逐渐进入景区管理者议事日程。 2002年,首次邀请国内遗产专家来山就遗产资源进行实地考察、评估。 2004年,申遗工作正式启动,成立了由国内省内自然与文化遗产专家组成的申遗专家组,进行了系统的资源评估,并确定以申报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为主。 2005年,成立了由省长为组长,省级相关厅、局为成员,建设厅为牵头单位的申报世界遗产领导组,统一协调,组织遗产申报的全面工作。 2006年,被建设部授予“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地”称号,顺利进入世界遗产提名地名录。

2006年10月,当地政府对五台山核心景区进行大规模拆迁。2007年,按照世界遗产组织的要求,在9个寺院以及台顶的核心区进行了集中整治和新区服务基地建设。为了符合世界遗产地的标准,五台山592.88平方公里范围内均进行了综合整治,拆除不符合遗产要求的各类建筑10平方公里,对5个台顶、11座寺庙进行了文物保护与修缮,新建环保等各类监测站20余处,最大限度还原五台山的“本真”。政府出资在景区18公里外建立了一个移民新村,搬迁后村民还干“老本行”;随着游客中心的搬迁,这里会成为另一个游客聚集地,村民收入不会受太大影响,居住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