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 遭遇国际尴尬
在电影节开幕前,记者们领到了本届电影节金爵奖参赛影片的名单及介绍,但仔细看完后,发现很多影片都是生面孔,尚且缺乏关注度。尽管有多部参赛片发布会,但到场记者寥寥无几。不过这也不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第一次遭遇这样的尴尬了,“只爱陌生人”是金爵奖等奖项的一贯提名标准。
参赛影片如此冷门,一方面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定位为“国际”,这局限了它对国内优秀影片的遴选面;而在戛纳、东京等诸多强势国际电影节的环伺下,上海国际电影节无论品牌还是影响力,都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一部电影只能参赛一个A级电影节”的明文规定下,上海电影节金爵奖只能跟在戛纳、柏林等电影节的后面了。
《海洋天堂》中国
面对国内市场的一片繁荣,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的尴尬却更加凸显。与往年一样,为了凸显电影节的国际二字,金爵奖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虽然是主场作战,但入围的中国影片向来不超过两部,而近50个电影剧组的亮相则充分说明:国产片争夺的只是电影节带来的曝光机会和卖片市场。即使是刚刚结束的戛纳电影节,在这个艺术片平台上,中国影人今年的主攻对象也是卖片市场。在艺术与市场的两难抉择中,华语片似乎难以抵抗利润的诱惑,令华语影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单调乏味,也因此离国际大奖越来越远。《霸王别姬》、《青红》、《菊豆》这些充满东方元素的华语电影曾是国际电影节的宠儿,如今却辉煌不再。
中国影片到底该卖啥?这是个严重的问题。从历届戛纳电影节的得奖名单来看,中国电影的拿奖法宝大致为二:一是自爆“脏乱差”,另一条则是由京剧、旗袍和上海滩构筑的典型东方元素。回看历届戛纳电影节的获奖名单,不管是第五代导演征战国际电影节的“初哥”阶段还是第六代导演尚处于“地下”状态只能在国外电影节上寻求出路的年代,得奖的中国电影一直被国内影评指只知道“自爆其短”,放大“脏乱差”的画面以获取国际评委的青睐。从陈凯歌的《黄土地》到张艺谋的《菊豆》、《活着》基本都走的这一招棋。至于《霸王别姬》则偏向于第二条桥,以中国元素做主打,辅以“文革”这样的神秘背景。事实上,2005年拿了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的王小帅的《青红》亦没有脱离前两条桥的拿奖规律,继续走“乱世”+“佳人”的拿奖必杀路线,而《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蔡明亮的电影则均因同性恋题材受到关注。
《碧罗雪山》中国
目前为止,在中国电影闯荡戛纳电影节的旅程中,金棕榈奖始终由陈凯歌保持唯一纪录。而近十年来的戛纳电影节中,华语片有五届电影节都有斩获,中奖率为50%。但是今年,中国电影在戛纳走得非常艰辛,更有不少业内人士预言未来几年,内地影片拿奖的几率会更低。虽然今年有王小帅的《日照重庆》在最后阶段神奇的升级入围了主竞赛单元,但一直有传闻指这部电影入围戛纳的一大原因是主演范冰冰为戛纳电影节最大的赞助商欧莱雅的代言人。欧莱雅为捧范冰冰才竭力促使了这部影片入围。当然这种说法遭到了剧组和商家双方的否认。但不可否认的是,的确最近几年能够亮相戛纳的内地女星都是该品牌的代言人。比如章子怡、范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