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文化人物    
     
       
金媛善 藏在五彩线里的梦

金媛善曾在电话里对杭州的一个拼布老师建议道,不要一开始给学生增加那么多负担,杭州很多服装厂,可以问他们要些布头,如果我有时间我肯定去要,老太太要嘛肯定会给的。要回来,第一个月不要向学生收面料钱。可能要做成品去参赛需要买布料来做,但是练习都能用布头来做,足够了。扔的话太可惜了。如果一开始就是工具收多少钱,面料收多少钱,就会把学生吓走了。

“最后这么小块都能用,没有扔的,只是碎片可以扔,这个特别环保。我周围的朋友都帮着我收集。”金媛善一边说,一边爱惜的捧着色彩纷呈的布头。

有一段时间,她每天早上到卖菜的地方去,为的是捡从洋葱上拨下来的皮。捡的次数多了,买菜的人纳闷了。看这位老太太穿的挺时髦,怎么会来捡菜。有一天问她,是捡来入药吧?金媛善解释她用来染布。“洋葱皮染的特别好看”。第二天金媛善把捡回的菜染成的布拿过去给买菜人看,对方不相信,说这种黄色怎么能染成咖啡色。到后来,都不用她去,买菜人就会把从家里剩下的皮都弄成大包给她,作为回报,金媛善送他们一些衣服穿。“卖菜的那些人也都挺高兴的,总是给攒。我总是说我是剥削人的劳动力的。”金媛善开玩笑说。

从艺术到产业再到艺术

数年前,金媛善曾经为拼布艺术产业化作出了很多努力。除了上海国际拼布节上的服装设计师对她的拼布有浓厚兴趣,许多喜欢她作品的人也曾同她商量是否能将她的拼布艺术做成奢侈品。

尽管金媛善认识到手工制作的物品产业化是很困难的,而男女老少的喜爱让她无法忽视,她同时也发现了不少的农村闲散劳动力。“这不仅是一个爱好,也是学艺术的一个机会,而且经济上也是有效益的。当时组织在农村的人做,一天就可以拼完,他也不用想,拼就好。我给中间商是四十块钱,他们给下面的人是二十块钱,只要我给他们四十能拿回来就行。”

 
金媛善向王子瑞展示针法

艺术品收藏家王子瑞分析了拼布产业化的意义:“这样产业化是有意义的,为什么说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没人传承,老艺术家没有了,传不下去了,恰恰就是因为和市场经济结合不到一块,因为现在用农耕时期的思想要求现在的人是不可能了,过去做这些事情是自娱自乐,以物载情。但是现在不同了,要生存啊,这样的结合非常好。”

金媛善还有更高远的理想。 除了忙着眼前的五十六个民族的拼布艺术,她希望能多培养几个学生;目前最大的愿望是在中国成立一个拼布协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