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一在古琴会上演奏。
京城6月,京西大觉寺,明慧茶院,表演者龚一正在弹奏《潇湘水云》。
时值第六届古琴会,作为古琴艺术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今年他还带来了《流水》、《捣衣》等名曲。一同献曲的还有龚一的开门弟子陈雷激、琴歌演唱家乔珊和当代斫琴与演奏兼善的古琴艺术家王鹏。
尽管古琴艺术作为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音乐遗产,已于2003年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继昆曲之后,我国第二个列入“代表作”的项目,但龚一始终在担心古琴艺术的传承。
同样的问题也在困扰着木板年画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邰立平,“现在西北五省就剩下两位国家级传承人”。对木板年画的学徒来说,制作工艺复杂、学艺时间久、短期内很难产生经济效益,很难维生。
依然有很多人关心传统文化的传承,连续举办了六届古琴会的明慧茶院主人慕容子归非常钟爱中国的古典文化,“如果能够为古琴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到更多的知音,那将会是让我们感到特别欣慰的”。
2010年6月9日至17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中国工艺美术馆,北京展览馆等单位协办的“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现场,苗绣传承人吴通英在现场进行技艺展示。文一摄影
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一直是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的,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截至目前,中国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居于世界第一,初步查明,全国非遗资源总量达到87万项。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确定了2200个,从业人员达到了两万多人。2006年和2008年国务院公布了两批共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命名了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至2009年评定并公布了三批共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央和省级财政已累计投入17.89亿元用于非遗保护。
以古琴保护为例,在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北京市教委主办、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等单位承办了“把遗产交给未来———古琴名家名曲进百校”大型系列活动。“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生活会自觉追求更深层的回归。这也与众多古琴演奏家们的努力分不开。”龚一在谈及当前古琴艺术的良性发展态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