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欢庆 • 甲子华诞    |    回眸 • 文化交流    |    变迁 • 文化生活    |   使命 • 文化建设    |    影像 • 我的祖国
 
娱乐生活60年 娱乐载体演变史

六十年一甲子,对于中国来说是第一轮的新生;如果用更数据化的世界眼光来看,就是半个二十世纪+十年的新时代。

对于地球村的居民来说,1949-1999这五十年,又正好是战后全球迅速经济发展,划分政治格局,科技大爆炸的时代,而1999-2009这十年,又有伟大的互联网改变着世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六十年因为历史性的改革开放而一分为二,前三十年的相对封闭和后三十年的迅速开放,在民众的娱乐方式和功能载体上一一反应,中国人可与世界上的任一角落同步联系,分享快乐。六十年前的人,可曾想到今天的子孙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电影,在大街上随时使用手机听音乐、广播,乃至于看电视。

科技的几何级数发展,承载着古老的娱乐活动,也催生了新的娱乐方式,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再过六十年,娱乐的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无法想象,也无需想象,下次总结,可能都不用像我这样用键盘敲出来了。

音乐

最古老的娱乐形式,音乐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追求愉悦最直接的方式。中国很早就引进了黑胶唱片,百代等各大公司在上海、天津等开埠较早的城市设立办事处或分厂。音乐载体的演变,中国的年轻人用最快的速度接受消费,从内容到器材都能最大份额的本土化。六十年前的民乐和戏剧,统一成全国一片红的样板戏,再被各种流行乐分化取代,老唱机早已摆在博物馆,卡带也仍进了垃圾桶,中学生揣着最新的ipod…好像只有电台依旧,偶尔传出怀旧的金曲,让父辈唏嘘不已。

音乐载体1-黑胶唱片

老唱机和黑胶碟现在可以归为古董级收藏,纤细的唱针下传出沧桑的嗓音。正如电影里的场景,这些玩意儿只有解放前的达官显贵,富贾买办才拥有。建国后,价格昂贵的唱机和黑胶碟因为生活方式的重新定位,并没有普及到一般家庭,只有极少量高知家庭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和戏剧票友还有所保存,没被砸碎的那些,沾满灰尘,保留在阁楼里。80年代重新翻出的收藏,只能当做年轻时的追忆,偶尔和老友们把酒聚餐,吱呀呀的唱片转动,放出的是一段未曾存在过的青春。

黑胶碟没有大规模流行,是因为70年代的海外已经被卡式录音带所取代。由于唱片体积大,远不如卡带来得便携,加上每一面录制的歌曲数目有限和程序复杂,唱机的贵重、不易携带,使得这种本该进入家庭的普通娱乐设备,对于中国人来说早就成了奢侈摆设,错过了时代,只供回忆。

音乐载体2-卡带

卡带对于中国人来说,就等同于流行音乐的代言人。因为它的出现,正好在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那个爆发点上,就像黑胶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电影老歌和京剧,卡带里传出的是则邓丽君,迈克尔•杰克逊和童安。在八九十年代,双卡收录机和卡带成为了家中的必备,和电视机一样占据了生活中最娱乐的角落。卡带成本低廉,可以反复使用,也可以随意翻录。在国外像日本,卡带与索尼随身听一并出现,在中国由于条件所限,卡带更多是收录机相伴十余载,直到90年代末,大学校园里还能看到头带耳机,腰别walkman的年轻人。

那时候卡带种类繁多,不仅是流行歌曲,古典音乐、戏剧相声乃至于外语听力教材什么都热卖,堪称娱乐学习两不误。通过卡带,港台歌手的歌声传遍了大江南北,动辄几百万张的销量并非后人杜撰,盗版随之出现,人们乐此不疲。卡带流行的年代,正是中国流行乐起步的黄金时代,作为一种载体,它的寿命虽然比国外短了一半有余,但很好的完成了使命,被CD取代时,属于光荣退休者了。

音乐载体3-CD

CD带来的技术革新,来自于音乐的数码化,这是之后Mp3出现的前兆和技术储备,也是唱片概念的最后一博。CD就是激光唱片,刚诞生时可以看做是唱片的一种。早期并没有考虑到它将来会被电脑抓轨,随着时间推移,CD体现出来的巨大优势立刻让它脱颖而出,并且彻底终结了黑胶唱片和卡带。拥有立体声轨、能存储更多内容的CD出现后,立刻成为年轻人的追逐对象,比walkman更易播放的discman也愈加便宜。迄今在城市角落遍寻打口碟,依然音乐发烧友常见的行为。CD带来的良好音质使它一直存在至今,现在的歌手发行不同专辑也大多采用这一形式,拥有一张心爱歌手签名的CD一直是许多人争取实现的目标。卡带和黑胶碟的模拟音效,虽然还有骨灰级玩家怀念,但对于新一代九零后来说,音乐就等于数码,一切都可以变成u盘里的数据。

与CD匹配的是高档音响,这也是它之所以尚未被Mp3取代的优势,高音质的享受,对于追求效果的发烧友是不允许有丝毫缺失的。CD也可是唱片产业最后一根稻草,至少他还有精美的包装,考究的封面涉及,能摆在货架上标明价格。一旦CD沦为看不见的数据在网络上无声传播,音乐载体的革命就无人能抗衡了。随身听

是指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随身携带进行收、录、放声音的器具,早期如索尼的Walkman、爱华的JX505等JX系列、松下等;后来的CD、MD、MP3、MP4、cmmb数字移动电视等,携带方便、袖珍型、用耳机播放声音是其特点,属于电子产品的一个种类。该词汇最初出自日本索尼新力公司(Sony)的一个品牌,中文名称由“Walkman”转变而来。随身听最初只有收音、磁带播放或录音功能,由于体积很小,携带时挎于腰部,多年轻人使用。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体积变得越来越小,演变的品种很多,包括CD、MD、MP3、MP4等种类,而随身听市场在创始的Sony-Walkman称霸25年后,市场陆续受到MP3侵蚀,也被苹果公司的iPod取代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

1 2 3 下一页
 
百姓对祖国的祝福视频
新中国60年美术展献礼国庆
高端声音 更多
文化部部长蔡武:以文化新局面迎新中国六十华诞
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鼓励民间社会力量参与对外文化交流
大使谈60年文化交流故事 更多
华黎明大使访谈
文化交流:请进来vs走出去
小 知 识 更多
· 国庆阅兵式是不是每年都有?
· 第一面国旗是怎样诞生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由来
· 天干地支一甲子
往 期 回 顾
老照片 更多
 
|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
中国文化网网站承建: 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