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欢庆 • 甲子华诞    |    回眸 • 文化交流    |    变迁 • 文化生活    |   使命 • 文化建设    |    影像 • 我的祖国
 
外国人的中国生活之变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外国人在北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40里圈”内。“40里圈”就是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方圆40华里的范围,其他地方,外国人不得进入。此时,已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开放的步伐紧紧催促着中国内在体制的变迁。

1985年,中国第一部对外国人入境进行规范的政府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颁布,中国244个地区正式对外国人开放。

曾经耀眼地伫立在北京主要路段的“未经允许,外国人不得穿越”的中英文标牌,也在北京市区范围内被摘除,只在远郊区县保留了100多块警示牌。

上世纪80年代末,年均来中国旅游的游客已经达到1.3万,他们的行程,由专门接待外国游客的国际旅行社安排。如果游客到烟台旅行,他们将在市区停留8个小时,参观烟台博物馆、毓璜顶公园等景区。

为了让外国游客看到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烟台国旅费尽了心思。

“我们设计了一个在国际上都属创新的家庭访问项目。”烟台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月文回忆:“外国游客最想看到的就是老百姓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就安排他们走进老百姓家去亲自感受。”

这已是最大的尺度。被安排参观的家庭,都经过了精心挑选,“连居民家的桌椅、茶杯、糖果点心都是精心准备的,负责接待的居民家门口都贴上了编号,客人分两组,一组十几人,配上翻译,走进家中参观,跟老百姓聊家常。”

1995年,北京在郊区的100多块“限外牌”也被摘除,北京基本对外国人全部开放,他们可以骑着自行车或开车到郊区游玩。

2005年,中国对外国人开放的县市已经增加到2650个,全国只有不到8%的地区未对外开放。

更多老外旅行者选择背起行囊,成为一名驴友,他们发现并欣赏的丽江、阳朔,成为中国最热的旅游景点。

已经在中国生活20余年的威廉·林赛,早已无数次走过中国的长城沿线。他还娶了个美丽的中国老婆,生了两个可爱的儿子。此外,他还成立了长城保护组织,自费号召大家捡拾长城上的垃圾,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外籍长城保护人士。

生活的空间

2003年,18岁的加藤嘉一,在非典肆虐时来到中国。作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一名研究生,他被安排住在北大的勺园。

“两个人一个房间,条件还可以,住的都是留学生,就像一个小联合国,讲什么语言的都有。”第一次来中国的加藤,也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外国人。“这里很好,我很愿意住在这里,可以从每个人身上学到东西”。

他的一些朋友,却更愿意到校外的小区租住中国人的房子,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的生活。

加藤和他的同学很幸运,就在他们入学的这一年,北京取消了对外国人居住地的限制。北京市的宾馆、饭店将不再区分“涉外”和“涉内”,常住中国的外国人,也可以租住中国人的房子,甚至在中国购置房产。

此前,所有来中国的外国人,都只能住在专家楼、使馆区或者专门的涉外宾馆里。

建成于1954年、坐落于北京三环边上的友谊宾馆,一度是来中国的外国人惟一的落脚地。

“上世纪80年代引进专家多的时候,接待专家的人员要半夜到友谊宾馆排队,要不根本没有床位。为了解决外国专家的住宿问题,我们又建了一些涉外宾馆,有外国专家接待任务的单位,也大都建了专家楼,这些楼房的建设标准由外专局统一规定,略高于中国人的居住水平。”陈阳进说。

如今,在北京,一些外国人集中居住的小区,已成为北京新的特色文化。

 
北京的韩国一条街——望京新城商街景象

在韩国人聚居的望京新城,一位物业公司管理人员统计了他管理的19栋楼的出租情况:50%的房子用于出租,韩国人约占租户的60%。在这个小区里,商店和饭馆的招牌都有中韩两种语言,“招店员一名,要求通韩语”的招聘启事贴在一家商店的门口。

选择的自由,让更多的外国人在中国生活得自在、舒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百姓对祖国的祝福视频
新中国60年美术展献礼国庆
高端声音 更多
文化部部长蔡武:以文化新局面迎新中国六十华诞
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鼓励民间社会力量参与对外文化交流
大使谈60年文化交流故事 更多
华黎明大使访谈
文化交流:请进来vs走出去
小 知 识 更多
· 国庆阅兵式是不是每年都有?
· 第一面国旗是怎样诞生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由来
· 天干地支一甲子
往 期 回 顾
老照片 更多
 
|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
中国文化网网站承建: 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