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热点>相关    
     
       
文化部副部长、校友王文章畅谈传统节日

当然,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和民族多样性,传统节日遗产十分丰富,把传统节日确定为国家法定假日,是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们必须同时具备悠久的历史性、现存的活态性、广泛的群众性和仪式的原生性等几个标准。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确立为国家法定假日,适应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性要求。

今天要延续民族的文化记忆,应该把节日过得丰富多彩,要让民众喜欢过。我觉得首先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让民众特别是青年人充分了解它。经过了上千年乃至几千年的积淀,节日的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比如贴春联和门神,就不仅仅是种简单的仪式,而是寄托了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传统节日有了文化内涵,还要有标志性符号。如今把文化内涵化为标志性符号也很重要,比如圣诞节中的圣诞树就深入人心。

延续、弘扬乃至发展传统节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努力将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或生活实用品。如浙江嘉兴市的人们普遍热情参与赛龙舟、插艾草、吃粽子等端午活动,真正把具有丰富而独特文化内涵的端午节当成自己充实的节日。与此相呼应的是,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粽子产地,年产粽子2.5亿个,占全国年产量的一半以上。通过努力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像年画、剪纸等,就会从文化影响力和日常生活两个方面吸引人们欢欢乐乐过节。

记者:但有学者指出,传统节日放假,有助于民众更加珍视传统节日的价值。另外,它也很容易流于形式,变节日为普通的公共假日。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王文章: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现代社会人们很忙碌,节奏越来越快,在过节时也停不下来。所以只有通过增加节日产品,丰富节日文化内涵,才能吸引人们自觉地停下来过节。

事实上,现代社会中的任何传统节日都不会原汁原味地保留历史传统的原貌,因为它的原始土壤和环境已经改观,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传统淡化和节日“变味”的尴尬情况。其实我们现在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是以历史遗留物和文化象征物的形式保存下来的,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回到过去,我们只需更好地保存文化记忆中的“合理内核”,把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留存下来就可以了。

重视传统节日 体现文化自信

记者:当前,民众,特别是青年人更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全球化时代,我国的传统节日该如何重新发挥魅力?

王文章:我们不能一味排斥西方节日,就像不能盲目崇尚西方节日一样。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洋节”,本身也是西方民族文化的结晶,承载着西方国家人民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对青年人热衷于西方节日的现象也不能听之任之。我们应该反思的是,在全球化时代,在文化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发展相对不平衡的今天,我们优秀灿烂的民族节日文化为什么缺乏当代吸引力,又该如何在提升本民族传统节日的魅力上做文章?

这要求我们首先要改变观念,即传统节日不可能完全复制古代的原始形态,必须加以改造、整合、提升,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诉求。同时通过有效的形式,使中国人特有的集体意识、和谐理念与社会道德感不断地被激发出来,在现代社会中发出光彩。

其次是需要全社会都来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政府部门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民间协会、相关事业单位的主动实施也很重要,专家学者的参与会提升节日活动的学术含量和品位,同时也需要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让民众乐于参与。

记者:现在有很多国家也在过春节,您觉得有必要把我国的传统节日推广到世界各地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