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拍片不仅能够比较容易地使影片进入国际市场,而且由于它扩大了中国在各国观众中的影响,也在实际上加强了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同时,合拍片在政治上也产生了积极和良好的影响。
进入90年代,合作拍片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在题材、风格及制作方面,都呈现出多样化的势头。
近几年来,合拍片的发展势头迅猛。1994-1997年。合拍片总数达96部。占全部国产故事片的21%。其中大部分是与香港合拍,少部分与台湾合拍。这些合拍片无论艺术上还是技术上都显示了较高的水平,如被广大观众熟知的《东邪西毒》(1994年,北影)等都是较为优秀的合拍影片。
合拍片的形式由原来的双方单一的资金融合发展成为多种形式。如现在相当多的合拍片采用大陆制片厂家出厂标、出人员设备,境外制作机构出资金的形式。这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制片厂拍片流动资金不足的困难,对振兴国产影片、发展电影事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电影精英走向世界
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电影的再度辉煌,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导演和其他创作力量。他们的电影作品不但已跻身于世界优秀影片的行列,在众多的国际电影节上连连获奖,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涉足国际电影事务,在国际电影的各个领域,已越来越多地有了我们中国人的一席之地。这些电影工作者包括谢晋、潘虹、巩俐、张艺谋等。
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同时,我国电影工作者也与世界各国的同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人员的互访、考察、学习大幅度增加,每年都保持在数十起。数百人次的规模。1997年,我出访的各类电影团组达92起,370多人次,对外国电影经济运行、影院建设、电影的管理体制、发行放映等进行了考察。同时也接待了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电影代表团和电影从业人员以及许多重要国际电影节的官员。
五、国际A级: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骄傲
电影是没有国界的艺术。为了切磋艺术,交流经验,增进各国电影艺术家、制片人和发行商之间的合作、友情,推动电影艺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一些国家和地区早已以国际电影节的形式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按国际惯例,国际电影节一般要由各电影节组委会向国际电影制作者联盟(IUMM)登记,经审查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列入各种等级。据权威的《牛津电影指南》最新统计,当今全球电影节已达360多个,其中属于A级(最高级)的有柏林、戛纳、卡罗维发利、莫斯科、威尼斯、圣•塞巴斯蒂安等六大国际电影节。
为了能在我国举办国际电影节,也为了取得经验,我国首先于1987年11月在北京举办了大型国际科教电影节,共有16个国家选送的81部涉及微电子技术、生物、航天、计算机等高技术、新科学范围的科教片参加展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