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遗产>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剪纸

四、传承意义

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潮州剪纸已逐渐失去以往的生存环境,现存知名的剪纸艺人不足十人,且年事渐高,传统的潮州剪纸后继无人,亟待抢救、保护。

剪纸・傣族剪纸

一、简介

傣族剪纸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在潞西,几乎村村寨寨的傣族村民都能剪纸。

二、溯源

傣族剪纸最早形式源于傣族祭祀仪式所用的纸幡,后来在佛教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充实发展,形成完善的剪纸并被广泛应用于祭祀、赕佛、丧葬、喜庆及居家装饰等方面。

三、工艺特色

潞西傣族剪纸以特制的剪刀、刻刀、凿子和锤子为工具,其剪刀和刻刀具有尖、利、仄、薄的特点,一般可剪八层纸;凿子和锤子有稳、钻、灵、活的特点,一次可凿五十余层纸。傣族剪纸分"剪"与"凿"两种方法,剪无需稿样,随手可剪;凿则需稿样,按样制作。傣族剪纸的主要制品为扎、董、佛幡、挂灯、吊幢、板等,多用以装饰佛殿的门窗、佛伞、佛幡及演出道具、节日彩棚、泼水龙亭等。傣族剪纸内容多与傣族所信仰的南部上座部佛教有关,涉及佛经故事、民间传说和边疆风物特产等,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

汉族的剪纸艺术细腻而秀美,表现手法含蓄,以刻画心灵内在美见长,耐人久久琢磨。傣族的剪纸艺术,其特点是粗犷有力,洒脱利落,力求所表现的形象能刻画出外貌的真实感,使人一目了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点,傣族妇女的剪纸较少表现人物的活动场面,而多以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动、植物为题材常见图形既有龙凤、孔雀、大象、狮子、麒麟、马鹿、骏马、游鱼及各种奇兽异鸟,也有糯粘花、荷花、玫瑰花、菊花、茶花、杜鹃等花木,还有亭台楼阁、佛塔寺庙等建筑,形象生动,图案整齐,匀称美观,风格粗犷有力,朴实无华。傣族剪纸在当地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从剪纸内涵到外在表现形式诸方面均折射出傣族人民的历史文化传统、审美追求和独特的民族精神。

傣族妇女的剪纸艺术,在表现方法上有着很丰富的实践经验。她们有时采取底纹对衬,让主要的画面明显地突出出来;有时又采用各种花卉小草作陪衬,突出显要的部位,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这样巧妙的处理,使整幅画面不杂乱臃肿,也不单调乏味,而是更加增添活泼、愉快的美感。

四、传承意义

在当前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中,傣族剪纸面临困境。因为剪纸艺人收入低微,年轻人大多不愿从事这一行业。现在傣族剪纸的传承人寥寥无几,且年事已高,这一特色民族艺术急需抢救和保护。

剪纸・安塞剪纸

一、简介

安塞剪纸是流行于陕西省安塞县的一种民间艺术。大凡喜庆的日子,安塞妇女都要铰剪纸、贴窗花。腊月天,妇女们围在一起,早早就为春节剪纸,临近年关,家家户户新糊的洁白窗户纸上贴满了红红绿绿的剪纸。这样,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剪纸艺术展览会。

安塞剪纸形式多样,风格淳厚凝炼,线条粗犷明快,寓意单纯质朴,充满对平安吉祥的祈望之情。

二、溯源

安塞剪纸艺术,就像黄土高原上盛开的山菊花,可爱而美丽,质朴而倔强。它是安塞人性格的披露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如到农家走走,里里外外的剪纸艺术使人赞叹不已,象黄米清酒浸人肺腑,使人陶醉。

凡是喜庆的吉日,安塞人都忘不了铰剪纸,贴窗花,这是安塞人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一方面是红火热闹,增添节日的气氛,另一方面图个吉利。腊月天,婆姨女子们聚到一起,早早地为春节准备剪纸花样了。既使是孤身老汉,也要向村里的巧媳妇索取几张剪纸贴在窗上。谁家不贴窗花,会被众人骂为"瞎眼窗",是不吉利的。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安塞剪纸已开始从传统用途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立的民间艺术品,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青眯,被誉为"群芳母亲",有"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之称。通过对大量民间剪纸的整理和制作,已有1000多幅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户央美术学院等馆收藏,《延安人民的怀念》大型现代剪纸,被毛主席纪念堂永久收藏。许多国外人士纷纷购买收藏,人称"具有生命力的陕北高原山菊花"。1993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1985年冬,曹佃祥、白风兰胡凤莲、高金爱应邀到中央美术学院教学表演,1982年法中友协邀请李秀芳赴法访问。她在法国雷恩市国际博览会上的表演,令法国市长惊讶不已,拿出她的剪刀反复观看,看是不是装了电子计算机。人们排起长队购买她的作品。1995年,曹佃祥被文化部授予民间艺术大师的称号。90年代后,安塞剪纸的题材也有了重大发展。它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特别是以革命圣地及领袖人物为素材的剪纸等艺术品,为延安旅游业增添了新的观赏内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