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欢庆 • 甲子华诞    |    回眸 • 文化交流    |    变迁 • 文化生活    |   使命 • 文化建设    |    影像 • 我的祖国
 
新中国音乐的对外交流

这里,有必要着重谈到著名声乐教授沈湘。80年代以来,由他教授的学生接连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得大奖。中国有这样高水平的美声教授令国际音乐界惊诧。80年代初,意大利著名美声教授吉诺•贝基来华的讲学活动,曾在国内音乐界掀起了一阵美声热潮。一些演唱者和声乐学生在贝基班里初步掌握了科学的美声唱法,沈湘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的美声技法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特别是他的两名学生梁宁和迪里拜尔于1984年在芬兰赫尔辛基第1届米利亚姆•海林国际歌唱比赛中分获第一名和第二名后,沈湘教授在芬兰声名大振。•1988年7月,沈湘偕夫人李晋纬应芬兰萨沃林纳歌剧训练基金组织和赫尔辛基国家歌剧院的邀请前往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讲学活动。消息传出,芬兰各音乐院校及歌剧院的教师和演员纷纷前来就教,连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声乐系的主任也前来听课。后来萨沃林纳歌剧节基金会决定,以后每年夏天邀请沈湘夫妇作为大师赴芬兰讲学。沈湘教授的成就证明中国某些学科的音乐教学水平已经在国际上名列前茅。

 
陈佐湟

陈佐湟是中国第一位在国际乐坛获得音乐博士学位的青年指挥家,在美国两个交响乐团担任艺术总监和常任指挥。在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原中央乐团)进行体制改革。向他发出召唤时,陈佐湟欣然回国,承担了重组国家交响乐团的重任。更名后的现中国交响乐团,实施了陈佐湟的机构设想,向着国际音乐团体的规范化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交响乐团第一次制定了自己的音乐演出季,也就是乐团艺术生产的年度计划,提前公布于众。陈佐湟回绝了海外乐团的丰厚礼遇。担任了中国交响乐团艺术总监这一重要职务。在音乐界,陈佐湟的爱国行为已成为青年音乐学者海外学习有成回报祖国的榜样。

四、青年音乐家在世界乐坛崭露头角

从80年代开始,我国的青年音乐家开始步入世界乐坛,他们都是在国内的音乐艺术院校,由我们自已的师资力量,经过严格的教学培养出来的。1980年,胡坤在芬兰赫尔辛基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得了第五名,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青年音乐选手跨入世界乐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第一人。随后,中国青年音乐选手在世界各著名音乐比赛中,还赢得了许多奖项,使世界对发展中的中国音乐教育水平有了新的认识。

8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优秀青年音乐家包括声乐、器乐、作曲、指挥、乐器制作等,在国际重大的音乐比赛和活动中连续取得优异的成绩,引起了世界乐坛的瞩目,反映了我国音乐艺术事业和音乐教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高等艺术院校逐渐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和“文化大革命”的恶梦,在改革开放的宽松环境中,迅速焕发出勃勃生机。许多骨干教师久被压抑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各学科的名师也在这时候涌现出来,成为名牌音乐学校的教学中坚。如胡坤、柴亮、薛伟、董昆、郭昶等在国际赛坛屡屡获奖的小提琴手,都经过著名教育家林耀基的亲自调教。他们经过名师指点后,在小提琴技艺水平上,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60年代留学苏联的林耀基教学上的成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因材施教,对不同的演奏风格兼收并蓄,了解每首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而准确表达出作品的内在意蕴。80年代,中国音乐教育的丰硕成果,在世界音乐赛坛得到了充分体现,年轻乐手们创下的佳绩,在中国的音乐史上是空前的。

中国青年音乐家在世界乐坛崭露头角并不只局限在音乐赛场上,还表现在出国留学并活跃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出国留学成为许多音乐学生一条继续深造的途径。他们在国内接受训练,掌握了较高的演奏演唱技巧,可是对作品艺术风格的体现,却不得要领或苍白无力。一方面是文化修养方面的欠缺,另一方面是对作曲家的生活环境、创作背景了解不够。出国留学后,对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有了更真实的体验和更深刻的理解,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艺术上有重大的突破。有的已进入重要的音乐团体并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如指挥家邵恩、吕嘉、水兰等都在海外的重要音乐团体中担任了指挥职务。梁宁、迪里拜尔在国外歌剧院担任了主要角色。男中音傅海静己跻身世界名流汇集的美国大都会歌剧院,以世界优秀歌唱家的身份往返世界各地开演唱会或在歌剧里扮演重要角色。孔祥东以青年钢琴家的身份活跃在世界音乐舞台。另外还有大批的青年演奏家散布在西方的各类艺术团体和艺术院校中。据粗略统计,自80年代初至今,或公派或自费,学习音乐的青年学者及留学生人数不下5000人,而在国际乐坛上崭露头角的各类音乐人才约有50名左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百姓对祖国的祝福视频
新中国60年美术展献礼国庆
高端声音 更多
文化部部长蔡武:以文化新局面迎新中国六十华诞
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鼓励民间社会力量参与对外文化交流
大使谈60年文化交流故事 更多
华黎明大使访谈
文化交流:请进来vs走出去
小 知 识 更多
· 国庆阅兵式是不是每年都有?
· 第一面国旗是怎样诞生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由来
· 天干地支一甲子
往 期 回 顾
老照片 更多
 
|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
中国文化网网站承建: 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