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 文   |   英文   |   文化网首页   |
 
 
怎样才能真正保护非遗

新闻回放

6月13日,是我国的第四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在未来2周内,各省将集中展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成果,堪称好戏连台。

从4年前引入“非遗”概念,到如今,中国已成为拥有世界级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此外,我国还拥有1000多项国家级非遗,数以万计的省级非遗,数以10万计的区县级非遗……短短4年间,中国非遗数量增长速度之快,堪称世界之最。

毫无疑问,非遗是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但如此惊人的增长,是否会带来负面效应呢?如此多的非遗,国家如何保护?保护的成绩如何?竞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开篇:是是非非说非遗

蹊跷衡家刀

“齐白石当木匠时的刻刀,徐悲鸿的油画刀,傅作义的短剑,李少春的匕首……都是我们衡家做的。”2006年,北京多了一家“老字号”,叫“宝刀衡”。

按其传人衡起通的说法,衡家专门给清朝皇帝做刀,原在清宫里干活,后被康熙赐姓衡,“乾隆佩剑”就是老衡家做的。据称,衡家刀的威名甚至创出了这样一句习语:“南有龙泉剑,北有衡家刀。”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官刀,如今找到了传承人,这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北京上百家媒体报道了这个“制刀世家”。“宝刀衡”申请了当年的北京市级非遗,并通过初审,进入网站公示阶段。

没想到,就在网上公示期内,“宝刀衡”突然被拿了下来,从此音讯皆无。

在接受竞报记者采访时,衡起通表示,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带那些专家到我的工厂去看了,我也现场给他们演示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取消了宝刀衡的非遗资格。”

外界传言说,宝刀衡是在三河找的外加工厂,其传人并不熟悉制刀工艺。对此,衡起通给了记者一个联系方式,说这件事问“杨老”就清楚了。

衡起通说的“杨老”,指的是工艺美术大师杨玉栋先生,当年负责初审宝刀衡的评审组长就是他。

杨玉栋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和衡起通是朋友”。但他表示并不了解刀剑铸造工艺,“让我负责审查宝刀衡,有点开玩笑”。

宝刀衡的申遗资格被终止后,杨玉栋仔细研究了宝刀衡的材料,感到确有很多疑点,比如衡姓是皇家御赐的,清代御赐姓名有完备的记载,为什么申报材料里没有查到相关文献呢?衡家刀这么有名,为什么典籍没有记载?“我们是朋友,我又不懂相关工艺,大家一说行,我也只好说行,宝刀衡就通过初审了。”杨玉栋在采访中也承认当年把关不严。

非遗涉假还有其他案例

虽然最后的公示期挡住了衡家刀,但真正关注北京市非遗公示网站的人,会有多少呢?“衡家刀不是唯一,它还有个妹妹呢。”有“鬃人白”美称的白大成老先生对记者说。白先生所说的“妹妹”,并非指双方有血缘关系,而是表示两者行为有近似性。遗憾的是,这个“妹妹”至今仍是北京市级非遗的传承人。

白大成是北京民间艺术泰斗级人物,对民间艺术传承非常熟悉。他说,首先,这项非遗是冠姓的,而新中国成立前并无此称呼,那还是改革初期为了打开市场,白大成先生参与,共同商定的名字,如今俨然成了北京“老字号”。第二,该项技艺真正传人并非其家,但他们的申报材料并没有说明这一点,而且只字没提真正的传人。

据白大成介绍,这位“妹妹”并不会这项技艺。然而,记者在采访她时,她表示不接受媒体采访,因为她正在困扰中,要在进一步钻研该项技艺,还是商业化之间作出选择。言外之意,她是痴迷于该项技艺的。

这位“妹妹”还愤愤不平地对竞报记者表示:“现在很多非遗是假的,到别人那里看两眼,学个皮毛,然后回家就编个三四代的家谱来,这样他也能申请非遗去了。”

1 2 3 4 5 下一页
  视听 更多

  观点 更多
地震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深度报道 更多

|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
中国文化网网站承建: 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