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人大师滑树林对北京工美发展前景不看好,他说:“到目前为止,工美究竟算工,还是算艺术,有关部门还没有搞清楚,所以长期三不管,得不到有力扶持,现在工美厂多已转成私营和小集体,要想回到当年的辉煌,太难了。”
工美要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而改造生态环境,绝非某个企业、某个协会所能做到的,需要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付出更多努力。
记者手记 警惕非遗大跃进
“一哄而上,最后没法收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师对记者说:“多少年后,许多事说出去像笑话一样,可它确实发生了。”
从整体上看,4年来,非遗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文保事业的发展,不仅提升了全民的文化保护意识,而且确实抢救了一大批濒危的文化项目,让我们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但,这不等于说,要回避现实出现的种种问题。非遗最终的目标是保护那些濒危的文化遗产,在具体措施方面,长期存在着一个模糊地带:非遗评完了,究竟该如何保护?是给钱,还是给政策?截至2008年,各级政府已经投入了6亿多元,建了许多博物馆,但究竟有多少人参观了这些博物馆呢?这些非遗传承人状况如何?究竟有多少钱花在了“专家”评审上?而我们的评审机制是否完善,专家的能力是否匹配?
但愿,我们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这一历程中上能多一点理性,少走一点弯路。(综合中国新闻网消息)